堅持、迭代、轉型,不變不行!這幾乎是所有互聯網大廠的命題。
近日,快手宣布廢止“僅退款”,把這嚴重損害商家的東西丟進歷史的垃圾堆,開了電商平臺的先河。
但快手要逆天改命,真不能再指望電商了。
從最近的財報看,快手電商貨幣化率下滑到1.24%,包括電商傭金的“其他收入”類目增速下滑,電商的驅動力正逐漸消散。
日活DAU、月活MAU小個位數增長,預示人口紅利不再,電商加載率再向上大幅突破,已經不再現實。
如今,這位短視頻“黑馬”走到了十字路口:一邊是已經觸及天花板的用戶增長,一邊是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現在看,AI"突圍戰"的勝負,將決定快手未來的命運。
穩住?真不夠
數據上看,快手似乎穩定:三季度實現營收311億元,同比增長11.4%;凈利潤39億元,同比增長24.4%。
但細究這些數字背后,隱藏的是增長動能的逐漸消退。營收30%的增速,3年不到降到11.4%,57%的用戶粘性,132.2分鐘的使用時長,都在訴說著一個殘酷的現實:快手的高速增長紅利正在結束。
更讓人擔憂的是,新的挑戰者正在步步緊逼。微信視頻號的強勢崛起,不僅帶來了流量分流的壓力,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原有的市場格局。在這場新的競爭中,快手需要面對的不僅是抖音這個老對手,還有背靠微信生態的新勁敵。
這種圍攻態勢下,快手只能"守城"。電商如上所述,已經無法撐起第二成長曲線;在廣告收入上,整體行業增速放緩也讓快手難以獨善其身;而在直播業務上,所謂的"老鐵經濟"也逐漸失去了最初的光環,開始負增長。
沒了“帶移動泉水,打非對稱戰爭”的光景,就看快手怎么破圈、破卷。
新希望,還要突圍
快手并非沒有希望。AI就是“大希望之星”。
在AI領域,快手的可靈正在書寫一個新的故事。作為文生視頻領域的先行者,可靈不僅獲得了超500萬的用戶基數,還實現了每月千萬級的商業化收入。這個數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快手在技術創新上的潛力。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快手在短劇領域的布局。3億日活用戶的短劇消費群體,1.46億的重度用戶基數,都在證明快手找到了一個獨特的突破口。而當AI技術與短劇內容結合,各種腦洞魔改,科幻實現,快手似乎看到了一個新的增長曲線。
但挑戰依然存在。在文生視頻領域,追趕者們正在快速跟進。從字節的即夢AI到的海螺AI,可靈的技術優勢正在被逐漸蠶食。而在商業化落地上,AI生成內容是否能加速滿足市場需求,仍然存在諸多疑問。
有的AI大廠月燒2億做營銷,快手是否跟進,跟進效果如何?這些都還是問題。
對快手而言,這場"突圍戰"的關鍵,在于如何平衡守與攻。一方面要守住現有的市場份額和用戶群體,另一方面又要在AI這個新賽道上實現突破。而這種平衡的藝術,將決定快手能否突破當前的增長瓶頸。
也許,我們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快手的處境:它不僅是一場"突圍戰",更是一場關于轉型與創新的持久戰。在這場戰役中,勝負的關鍵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能否找到一條真正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對于快手來說,現在的挑戰不是要在短視頻賽道上爭奪第一,而是要證明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能夠持續創新、不斷進化的科技公司。在這個意義上,可靈的成敗或許會成為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AI能否帶飛快手,讓咱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