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超千萬商家樂開了花
11月21日晚,拼多多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994億元,凈利潤274.6億元。雖然業績低于外界的預期,增速也有所放緩,但卻在拼多多的預料之中。
拼多多聯席CEO陳磊曾在第二季度的財報會上表示,從第三季度開始,拼多多利潤將逐漸呈下降趨勢。從長遠來看,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不可避免。
這背后,是拼多多管理層達成的共識:自第三季度開始,公司用“真金白銀”,先后推出“百億減免”“電商西進”,以及“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多項舉措。
犧牲短期利益,是為了長期發展:幫助平臺及產業建設實現更長遠的回報。重磅政策推行的這幾個月以來,拼多多上的超千萬商家們樂開了花。
商家過得好不好、賺錢多不多,某種程度上是平臺經濟活力的“晴雨表”。今年第三季度,在拼多多的幫助下,平臺上的超千萬商家都實現了降本增效。比如陜西的農貨商家王峰,他通過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享受到了拼多多給予的利好。
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源于拼多多推出的“百億減免”。該項新政針對用戶退款的訂單,按比例退回0.6%的基礎技術服務費,隨后平臺又將先用后付訂單的技術服務費降至6折。
以一款月銷達到2萬的水杯計算,單件價格為19.9元,一個月的技術服務費在2388元到3980元之間,退款訂單退回技術服務費、先付后用的技術服務費率降低近半,銷量越高,退回金額就越大。
王峰所在店鋪售賣的冬棗,先用后付的訂單每月占比接近5成。如果按6折收費,僅此一項,王峰每個月就能節省上萬元。河南開封的一位雞肉制品商家,平均每天能退還1000多元,截至9月末,這位商家合計已退還30000元。
安徽的花草茶商家王杰,并不局限于眼前的降本增效,他以年為單位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平均每天的紅包有1000多元,按正常投放來算,一年將退還的紅包金額近40萬元。”在拼多多上,王杰的年銷售額為4000多萬元。僅推廣費返還一項新政實施后,其凈利潤就增加了1%。
這其中還不包括入駐環節所帶來的降本增效。9月5日起,拼多多商家店鋪的基礎保證金,從1000元下調到500元。新入駐的個人店鋪、企業店鋪初始化保證金,也下調至500元。對不少小商家來說,這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李楓在拼多多上開了8家店,在政策剛剛實行后,他就收到了平臺退回來的4000元保證金。在李楓看來,保證金下降一半,減輕了他的現金流壓力。用相同的保證金費用,他可以在拼多多上再開一些店鋪。
物流成本的降低,也讓商家們樂開了花。眾所周知,我國偏遠地區的物流成本要高一些。以安徽省亳州發往新疆的郵費為例,快遞費用每千克高達18元。王杰這樣的商家對此叫苦不迭。
因為王杰店鋪的訂單,有近10%來自新疆、內蒙古、西藏等偏遠地區。物流成本太高,會影響他的利潤。現在,他的煩惱被拼多多化解了。從今年9月9日起,拼多多免除商家全部偏遠地方訂單的物流中轉費,商家只需將訂單發送至西安等中轉倉,中轉倉二次發貨至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
這意味著,王杰只需要花每千克2元的單價,將快遞發到西安中轉倉后,就可以當起“甩手掌柜”了。他天天干勁十足:不僅節約了一大筆開銷,還更有動力去開拓偏遠地區市場了。
11月21日,在第三季度財報會上,拼多多聯席CEO趙佳臻也表示,過去這個季度,平臺推出一系列“減免+扶持”的舉措在供需兩側都收到了正向反饋,“百億減免”不僅降低了商家的經營成本,也提升了經營效率,讓商家更有動力和能力進一步完善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02、多舉措幫商家省成本
拼多多推出的讓商家們樂開懷的政策,其實有一個具象化的藍圖。今年第三季度,主動調整策略的拼多多,先后推出“百億減免計劃”“電商西進”,以及“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多項重磅政策。
“百億減免”計劃,指的是拼多多在一年內計劃減免100億元的交易手續費,以降低商家的經營成本,提升其經營效率。該計劃包括減免技術服務費、推廣服務費、下調店鋪保證金等。
這些舉措能降低商家的經營成本,提升商家的經營效率,促進商家和消費者共贏。資深電商人士汪楠告訴《財經天下》:“商家可以釋放更多流動資金,用于店鋪運營與產品優化。”
“電商西進”策略是指拼多多通過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電商業務向西部及偏遠地區發展。比如減免物流中轉費、設立中轉集運倉、包郵進村等。以包郵進村為例,拼多多在新疆等地推行免費包郵送貨進村,將末端配送網點與消費者的距離縮短至2公里內,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
歸根結底,通過降低物流成本和減免運費,讓偏遠地區的消費者也能享受到與東部、中部地區無差別的網購體驗,是拼多多“電商西進”的目的所在。甘肅天水商家張鵬飛,便是“電商西進”策略的積極參與者,也是拼多多新規紅利的受益者。
拼多多全額補貼二段運費后,張鵬飛發往西部地區的物流成本,與發往南方城市無異。在成本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張鵬飛的市場擴大了,整體利潤也在增加。比如,新疆等地的訂單就在快速上漲,“花牛蘋果今年效果預計比去年增長一倍多”。
從短期來看,這些措施是拼多多為千萬商家省錢。但從長遠來看,是拼多多消費側和供給側的互惠共贏。一直以來,在商家、平臺和消費者三方當中,拼多多更像是短劇中的“霸總”,寵愛消費者一貫到底。
比如自今年以來,拼多多一方面繼續推進百億補貼、多人團、秒殺等讓利方式,維持自己多實惠的優勢。同時也在向上“升級”,吸引更多品牌及產品,豐富供給,留住消費者。不過,在大家消費越來越謹慎,各大平臺競爭愈發激烈中,商家生存卻越來越艱難。
拼多多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它希望將業內失控的局面,拉回至良性循環的軌道。并且,拼多多認為,零售的核心,在于提供性價比高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而選擇投資商家,實際上就是投資用戶,最終這些投資可以提高商品質量,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進而回饋到平臺本身。這是一個完美的邏輯閉環。
畢竟,諸如此類的案例,在拼多多有珠玉在前。2019年,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橫空出世,平臺自掏腰包補貼品牌商品,不惜承擔大額虧損。彼時彼刻,幾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們認為,這種“燒錢換來的訂單”難以長久。
但后來事實證明,恰恰是當時的百億補貼,為拼多多筑起了正品好價的心智,為其帶來了更多消費者和數年的高速增長。
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在產業生態建設上,也有了更大的回報:進入了更高質量發展的新質階段。也與拼多多祭出的重磅政策之一,即“新質商家扶持計劃”密不可分。
“新質商家扶持計劃”是拼多多為了扶持具有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新質品牌,以及新質產業帶而推出的一項重要計劃。該計劃通過“減免+扶持”的方式,借助平臺的數字化能力,對新質商家進行產品、營銷、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鏈路扶持。
03、長期價值,在產業帶
2018年前后,拼多多的崛起為亳州、滄州、六安、平度、東海等產業帶來巨大的國內市場,帶動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如亳州花草茶、平度假睫毛等產業帶,從三五百家商家、工廠,迅速膨脹至三五千家。
經過五六年的發展,很多早期吃到紅利的商家,為了應對同質化競爭,開始轉向門檻更高的深度加工環節,或者研發工藝更復雜的產品,帶動產業帶向高附加值轉型。如今,在拼多多“新質商家扶持計劃”助力下,身處產業帶的商家們,有了更大的活力和空間。
簡單來說,新質商家是一批能夠基于電商平臺的邏輯來調整、升級和創新自身業務的優質商家。花漾是滄州青縣當地“新質商家”的代表品牌之一。在滄州青縣,化妝用品經營主體超過千家,通常被外界稱之為化妝品產業帶。
青縣的千家商戶,幾乎都入駐了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依托于這些電商平臺,花漾總能不斷提升自己,渠道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從電商平臺的差評中發現問題。花漾創始人代士朋還記得,有一款產品,被消費者反映說氣味大。
于是,電商部緊急反饋給生產線發現:是木柄的氣味沒有揮發干,便著急密封出貨。在之后的流程里,無論有沒有訂單,工廠都會先把木柄做出來散味兒。這期間,商家和平臺也在不斷磨合。
“剛開始我們把全系列的產品上架拼多多,但是后來根據銷量做了調整,留下更適合平臺的選品。”代士朋透露,花漾從2016年入駐拼多多,運營到今年,拼多多的銷量已經能夠占到全渠道的50%左右。
今年第三季度開始,為了扶持新質商家,拼多多還投入100億資源包,成立專項團隊深入100個農產區、產業帶,優選具備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花漾也成為其中的受益者。比如拼多多的補貼政策,就成為花漾的后盾和底氣。
雙11前,拼多多小二就和花漾的工作人員對接新政,包括平臺兜底西部偏遠地區的快遞費、升級技術服務費退返權益、降低先用后付技術服務費從1%到0.6%等。“平臺的直接讓利給我們節約了很大一部分成本,這部分我們都留出來用作新品研發。” 代士朋表示。
花漾和代士朋的故事,也在其他產業帶發生。比如六安婚紗、東海穿戴甲、亳州花草茶等。亳州花草茶商家武闖就認為,亳州花草茶商家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拼多多帶來了新的消費群體,二是低價模式帶來的爆品效應。
正是無數個武闖們的故事傳開之后,“去拼多多賣花草茶”顛覆了當地從業者的認知,無數亳州人奔涌而至,也正是從2018年開始,亳州花草茶商家數量、市場規模呈幾何式增長。
2018年,亳州市譙城區的花草茶商家在400家上下,銷售額也不過10億元。如今,亳州的花草茶商家數量已突破5000家,從業人數暴漲至8萬人,產業規模超100億元,未來三年有望達到500億元。
在拼多多帶來的加速度中,亳州的商家們,隨著產業的迭變滾滾向前,用5年的時間就走完了其他產業帶30年的轉型升級之路。平度假睫毛商家安法譯認為,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引爆了假睫毛的國內市場,加速了平度假睫毛的發展進程,用了短短四五年的時間就走完了外貿代工四十年的路。
與消費者和商家互惠互贏,與產業帶同頻共振,這便是拼多多堅持長期主義的價值所在。
(文中人物王杰、王峰、李楓、汪楠為化名)
作者 |易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