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在其著作《鄉土中國》中曾提到:“穩定社會關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對生活在短視頻時代的“新農人”而言,這是一句絕佳的注腳。
經常使用快手的用戶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新農人正在從田間地頭走到鏡頭前,將自己的生活通過小小一塊屏幕記錄并分享。他們之中,有和農業打了13年交道、專門講授果樹種植技術的90后姑娘宋丹陽;有記錄鄉村生活點滴、進而帶火當地旅游和農產品銷售的村支書張瑋;有依靠真實日常積累150萬粉絲、單場直播帶貨超千萬元的85后單親媽媽“明明姐”;有快人快語騎著鴕鳥奔跑、科普養殖知識的鴕鳥養殖從業者王雪……
從拍攝第一條短視頻到嘗試直播帶貨,在呈現生活面貌、傳遞農業技術、交流所見所感的過程中,他們的身份也愈發多元化——既是住在村里的普通人,也是快手上的鄉村偶像、頭部達人、帶貨主播,是“身兼數職”的新農人。
而他們并非孤例。《2024快手三農生態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快手三農萬粉月活創作者達7.7萬人,這些創作者每月發文量超200萬篇。他們帶來的內容,牽動著1.4億三農深度興趣用戶的心,每天有超800萬人在快手“追更”三農作者,也推動了每月三農相關搜索量增長至1.6億,鄉村用戶每日互動量更是達到29.4億。
某種程度上來看,作為一個強調普惠的社區,快手不僅連通了這些新農人與天南海北的用戶,也讓他們所在的鄉村被更多地看到。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農業經濟與政策專家柯炳生認為,在助力三農方面,快手具有推廣農業科技、幫助農產品賣出去、引進新農人、展現新農村面貌等四方面的創新。他強調,數字平臺的鄉村振興潛力仍是一片藍海。換句話說,當新農人在快手找到屬于他們的舞臺,他們和他們身后鄉村的故事也將書寫得更為精彩。
深度興趣用戶達1.4億,快手三農內容蓬勃生長
從考上大學、進入植保專業算起,90后姑娘宋丹陽已經和農業打了13年交道。2018年,從河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后,她回到家鄉河南漯河的農科院工作。上班忙農業,下班也一樣如此。從桃樹的優良選種到幼苗的種植與改接,再到施肥和病蟲害相關的注意事項——她在快手開啟直播、發布短視頻,將她所熟知的、與果樹種植有關的一切分享給千千萬萬的種桃人。
宋丹陽在2024三農生態大會上演講
2020年8月以來,宋丹陽一共在快手上發布了2400余個短視頻,吸引了70多萬果農跟著她學習農業技術知識。染了病蟲害的桃樹長在果園里,不像人看病一樣可以說走就走,但通過短視頻,再難的技術細節,也能夠被直接、清晰地講解給需要的果農,
在幫助后者的同時,宋丹陽也證明了自己。對她而言,走進桃林就是眼下最為重要的事情。 “我學植保這么多年,不想丟了專業知識。就想爭口氣,女孩也能做好農業。” 如今,她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專業團隊和一片40畝的示范園,正張開雙臂,希望擁抱更多的新農人加入其中。
同樣是90后姑娘,王雪與宋丹陽的不同之處在于,她算得上的一個“連續創業者”。在第一份事業——婚慶工作室以失敗告終之后,她和搞鴕鳥養殖的丈夫“聯手”,開始打造“心雨鴕鳥養殖”這個快手賬號。在直播間與短視頻里,一個看起來嬌小的女孩騎在好大一只鴕鳥上,并與之一路狂奔,這樣充滿反差的畫面,加上王雪幾乎不重樣的“整活兒”和互動,以及趣味橫生的鴕鳥養殖知識,讓賬號迅速積累了大量粉絲。如今,“心雨鴕鳥養殖”快手賬號的粉絲數已經超過289萬,每一場直播都有幾十萬人次圍觀。
心雨鴕鳥養殖
在宋丹陽、王雪之外,還有無數“新農人”活躍在快手上,既做自己、又助他人。他們是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村支書,是充分運營新媒體手段分享農業技術的專家,是能歌善舞、不吝于展示一技之長的鄉村偶像,是記錄村中大事小情、與親朋好友出鏡拍攝視頻或連麥互動的樸實村民……無論男女老少,不計學歷背景,他們擁有著共同的特征——真實、多元、充滿生命力。
在河南農村種植秋月梨的60多歲大叔就因為潮流說唱而走紅,一年收獲超240萬粉絲,成為深受用戶喜愛的“秋月梨二叔”;鄉村超級碗、方言麥霸大賽等泛三農自制IP也在這種鄉村氣息與藝術范兒的土壤中自然生長,成為村民爭相登場的文化舞臺,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意趣。
基于真實的人、社交關系和生活經驗,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在快手主動表達,與喜愛他們的用戶保持高頻、持續的溝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快手三農社區日益發展壯大。《2024快手三農生態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7月,快手擁有7.7萬三農萬粉月活創作者,他們發布的視頻每天播放超22億,直播每月觀看達59億。其中,粉絲破萬的農技創作者達到4.5萬,年度發布視頻總量達到1594.3萬。與此同時,還有超過200萬的鄉村娛樂創作者在快手展示自己的天賦才藝,獲得喝彩一片,相關視頻日均播放量達到40億次,同比增長28%。
他們在輸出,也在輸入,向外界尋求問題的解法,向生活的老師詢問農業的答案。根據《2024快手三農生態數據報告》公布的數據,目前快手農技萬粉月活創作者已有4.5萬,年度視頻發布量達到1594.3萬,日均開播直播間達到2.1萬。
快手的社交屬性同樣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據《2024快手三農生態數據報告》統計,截至今年7月,快手三農深度興趣用戶達到1.4億;鄉村用戶每日互動量達到29.4億;每月快手三農相關搜索量達到1.6億;每天有超過800萬人在快手“追更”三農作者。內容消費之外,這些用戶也在為三農創作者的變現貢獻力量——三農百萬粉作者的銷售額中,68.9%都來自粉絲。
換句話說,快手三農社區用戶數量與互動量規模巨大,而且仍然具有尚未發掘的潛力。這是新農人與其受眾的雙向奔赴,前者只需要在快手“做自己”,就能夠在平臺的托舉之下,成就一段嶄新的故事。
多元變現模式為新農人鋪平致富路
繁榮向上的社區孕育出好內容,好內容也自然而然給予創作者好回報,進而長出好生意。就像許多作者已經在三農社區賺到了錢。
即將步入35歲那年,明明姐遭遇擺攤創業失敗,她決定帶著伴侶“四哥”回村重新生活。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廂蘭頭村,明明姐舉著手機四處拍攝,通過分享村里生活的日常,將真實、接地氣且溫暖的東北農村生活展現給快手老鐵。藍天、白云、老牛、大鵝和成片的苞米地……“農村生活其實很美好,很多在外漂泊的粉絲常說,我拍攝的就是他們日思夜想的——老家生活。”
而這對80后“重組”夫妻,也在并肩作戰中凝聚出更深的感情,兩人同心協力,明明姐負責拍攝與出鏡,四哥負責運營與策劃。隨著視頻內容不斷豐富,賬號粉絲量也穩步提升,半年后達到了20萬。
真正讓明明姐賺大錢的命運轉折點出現在2022年9月,她開啟直播電商事業之后。第一場直播,她做出160多萬GMV(商品成交總額)。大約兩年后,她創造了千萬GMV的高光時刻。這場直播的訂單量超17萬,累計觀看人數超125萬,還帶火了海倫豆油、綏化面包、嫩江鹵鵝、哈爾濱紅腸等多個東北特產。
明明姐在直播
直播對明明姐來說是一場意外。當時她已經做了9個月的短視頻,約30萬粉絲,但只有一次視頻掛貨帶來了收入。粉絲們著急,建議她轉型做帶貨。在沒有經驗、投流,甚至粉絲體量不算大的情況下,明明姐開始帶貨并堅持兩年多。如今,她已經是粉絲超150萬、單程直播超千萬GMV的大主播。
“一路走來,感謝粉絲和平臺的幫助,能讓我這樣的普通人有機會站到臺前,也讓老家的好產品有機會被看見。”粉絲的信任是明明姐電商生涯的動力。遇“到困難時,粉絲們會鼓勵自己;事業上升時,粉絲們貢獻了很大一部分支持。”明明姐說。
而北漂返鄉的“85后”王北四在快手實現了人生價值,從四川遠嫁東北伊春的王北四從2022年起拍攝東北生活的短視頻,并從2023年起開啟助農賣貨,那一年她通過短視頻平臺將“第二家鄉”伊春的森林木耳賣出了約十萬斤,有效幫助菌農們解決木耳滯銷難題,拓展產品銷路,改善農民收入。從拍農村生活,到幫助農民賣貨,再到如今開辦農副產品加工廠,她將對黑土地的熱愛變成了腳踏實地的事業。
“伊春的梧桐樹招來了四川的金鳳凰。”在快手舉辦的“2024幸福鄉村豐收季”直播當天,一塊由村民老奶奶們用玉米粒制作的“獎牌”被送到她手里。王北四滿眼淚花,她說,這份用糧食做的獎牌太珍貴了。
以明明姐、王北四為代表的快手新農人憑借分享真實生活經驗、專業農技知識獲取粉絲信任,又通過精細化運營等方式增強粉絲黏性,將粉絲信任轉化為對創作者直播帶貨或短視頻掛鏈的實際購買力。而在剛剛舉辦的在快手三農大會上,快手三農社區內容中心負責人烏日娜透露,三農百萬粉作者的銷售額中,68.9%都由粉絲貢獻。
如果粉絲是快手創作者能夠持續變現的底氣,那么平臺的扶持政則是一針強心劑。針對三農作者,快手提供基于用戶付費、客戶付費、平臺付費三大類、數十種變現模式,包括電商、直播打賞、課堂收入、內容分成收入等渠道。烏日娜還在大會上宣布了全新升級的兩大三農創作者計劃,從平臺補貼、達人孵化、產銷對接等方面,切實幫助三農群體提高收入。
如,快手升級了三農耕耘計劃,將投入1億現金扶持田園生活、農技知識、三農資訊等內容,面向高用戶喜愛度的三農作者,按照喜愛度分成提供內容補貼獎勵。對于在快手銷售農資商品的商家型作者,快手還提供額外的平臺優惠補貼政策。
未來一年,快手將在村村紅計劃中投入3億曝光資源,幫助賬號成長,還將從社群運營和內容指導等方面孵化區域紅人,提升地方收入,帶山貨出山,提升農產品產銷對接效率。
與此同時,快手還推出一攬子成長計劃和百萬電商新星計劃。前者通過潛力主播訓練營、為萬粉開播的新達人提供基本工資等方式降低作者電商開播成本和門檻;后者針對有意愿、有潛力的作者,聯動快手電商和區域服務團隊,提供直播規劃、直播貨盤等全流程帶教服務。
另外,針對電商達人、本地生活農資商家、商單廣告和知識付費等變現模式,快手還設計了不同的扶持方案。對于電商達人和農資商家,快手將分別拿出千萬現金流量補貼優質內容作者轉型電商,給農資商家提供千億級流量曝光資源等。
平臺扶持作者,作者持續深耕和經營,這場雙向奔赴制造了快手持續增長的社區收益。
據《報告》統計,截至今年7月,三農千粉創作者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3.2%,通過平臺獲得收入的三農萬粉創作者數同比增長19.8%。在2024快手三農生態大會上,快手作者成長與供給中心負責人高建波還透露,以今年9月為例,快手三農創作者月收入超過10萬的人數,同比去年增長超18.7%。
《報告》顯示,三農達人電商訂單數同比增長10.2%,GMV同比增長19.4%;鄉村用戶年度訂單量達28億;平均每天94.8萬的農產品包裹通過快手銷往全國各地。
快手三農社區鄉村振興潛力藍海一片
1994年出生的張瑋,是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紅河鎮寬坪村人。她從小在農村長大,喜歡農村生活,畢業后考到了隔壁的楊坪村做黨支部書記。今年3月,她開始和村里的六七名“90后”一起用手機鏡頭記錄楊坪村充滿煙火氣的鄉村生活。不到一年,她的賬號“村支書張瑋”就在快手收獲14.5萬粉絲。期間,她的短視頻帶火了楊坪村的旅游業,她本人也通過直播帶貨將楊坪村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一人帶富一個村,在快手像張瑋、王北四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快手是一個創新型的新農人社區,具備傳統社區所不具備的各種新功能和服務,對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展現了數字平臺的新質生產力。”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農業經濟與政策專家柯炳生教授解釋道。
具體來看表現為四方面的創新:一是借助“零門檻、零距離、零時差、零費用、廣覆蓋”的特點,解決了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二是通過電商如直播帶貨、短視頻等,幫助農產品賣出去,也更好地滿足了廣大城鎮人口的消費需求;三是通過創造新職業,讓返鄉青年與城鎮創客這類新農人引進來,成為快手三農的創作者,三農事業的創新者、創業者;四是通過搭建新舞臺,把不斷蓬勃發展的新農村面貌,展現給全國的城鄉人民。
依托快手等新型數字平臺,以新農人為代表的新農民群體,為廣大鄉村地區持續創造發展活力。快手三農社區內容中心負責人烏日娜表示,快手三農希望可以攜手大家,讓每一個創作者發光,照亮自己和農村的未來。
文/劉暢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