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余楊

編輯|苗正卿

頭圖|視覺中國

一場AI搜索大戰已經打響,而小紅書也加入其中。

12月23日消息,小紅書近期推出一款名為“點點”的AI搜索產品,主打生活場景搜索,目前已在各大應用商店上線。

很有趣。

因為同樣是這個月的消息,2024年四季度,小紅書日均搜索量達到了6億次,相較于2023年年中的3億次翻了一倍。

更有趣的是,小紅書的搜索增量主要源自“分食”傳統搜索渠道,據業內人士預估,傳統主流搜索渠道日均搜索量略高于10億,小紅書已接近其一半。以當前增速估算,小紅書在未來一年內有可能超過這些傳統玩家。

事實上,這并不是小紅書第一次向AI出手。2023年3月,小紅書即成立大模型研發團隊,開發了大模型“小地瓜”。同年4月,小紅書上線了AI繪畫產品“Trik”。7月,又推出文生圖功能“此刻”。9月更是開發出AI聊天功能“達芬奇”。此外,小紅書還推出了“AI聲聊”。

這一次的“點點”,由上海生動詩章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產品核心功能包括自動定位推送旅游攻略、美食景點問題,AI總結全網信息,以及提供視頻回復。除此之外,小紅書還在搜索欄中測試“問點點”功能,進一步整合AI搜索能力。

我搜索了“點點”,發現目前只有手機端可以使用,出于好奇,當即下載下來嘗嘗咸淡。

根據產品介紹,核心功能是根據我的定位,推薦美食,做旅游攻略,搜全網經驗,交通出行攻略等等。那么首先,授權位置是必然的了。

從以上app的界面可以看到,授權后,它根據定位給出了周邊的推薦,維度有游玩攻略、美食種草、展覽活動、生活技巧,都是小紅書的“當行本色”。

注意到右下角的拍照提問,點進去看了一下。

引導性問題包括:1.拍攝同款機位;2.游船價格;3.煤油爐產品功能。整體看上去實用性很高。

于是我拿了手邊一個皮膚護理產品,想來也是小紅書所長,準備問問“點點”。

考慮到測評的基礎性,我直接選了點點自己推薦的問題。

我給了產品的正面,上面有品牌和產品名稱,圖像質量上應該是可以識別文本的。

點點搜索之后,給了我功效的描述,并呈現了背面產品詳情的圖。

點點的圖上,產品名稱是“透明質酸凝膠敷料”,而我手里這支是“透明質酸創面防護凝膠敷料”(如上拍攝圖所示)。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點點沒有“抄作業”,產品的品牌沒有出現,因而推測圖片來自平臺筆記。我點進去它的搜索來源,在10個網頁里也很少以品牌為關鍵詞展開信息。

總結下來:

第一,點點的文本總結能力尚可,回答是有格式的。

第二,點點對圖片的識別能力不足,圖片產品的文本識別不全。試想一下,如果點點能夠識別“益膚”品牌,AI搜索的內容可能會更加豐富,結合小紅書本身的用戶真實測評信息,能夠鏈接到更大的信息庫,總結的信息也會更加多元和生活化。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10個搜索源里,8個來自小紅書,2個來自百度。

接下來是自由發揮,我進行了追問。問點點,“凍傷的皮膚使用它有用嗎”。

總的來說還算嚴謹,更進一步,查看搜索源。

同樣是10個搜索源,這里10個就都來自小紅書了。

搜索源的信息比第一個問題豐滿,看起來也更多的是小紅書用戶的真實分享。但是頭像都是小紅書,于是我挑了一個點進去看看。

點進去之后,小紅書的頭像變成了用戶的頭像,這讓我不免為小紅書信息使用的合法性問題犯難。準備進一步查看比對兩個app的信息,但是屏幕都戳爛了也無法跳轉到小紅書的app。

告一段落。

那就換個角度測評,讓點點給我推薦一下明天吃啥。

點點給我推薦了4家餐廳,人均從140-500/位不等,還算體貼。

同樣,我們查看一下信息源。

讓我倍感驚喜的是,搜索源里,有著最新的6天前的信息。

要知道,AI長久以來多被詬病,由于“喂”進去的內容的時效性,導致總結的信息較為滯后。基于此,這不失為點點的一個優點。

為了對比一下,我拿同樣的問題去問了Kimi。

Kimi給我推薦了香港的餐廳,我以為是我沒有給Kimi授權定位,查找一番,發現系統設置里Kimi從未請求過定位,也沒有授權的選項。

總結

總的來說,一方面,“點點”有它的優勢,它利用小紅書社交平臺的內容積累,結合用戶的當前需求,提供更為個性化和生活化的信息搜索服務,本地化和時效性都做得不錯。

另一方面,“點點”作為一個獨立的APP,它的使用場景缺乏排他性,也就限制了它的成長空間。小紅書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在嘗試將“點點”的功能內置到小紅書APP里,小范圍灰測新功能——問“點點”,當用戶輸入問題時,可以點擊“問‘點點’”跳轉到“點點”頁面獲取AI生成的回復。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小紅書月活用戶達3.2億,日活用戶達1.2億。小紅書的潛力或野心,恐怕不止一“點點”。

回顧小紅書的搜索增量,其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一是得益于其精準的算法推薦系統,二是其社區屬性,用戶能夠獲得更多真實、多元的用戶反饋和體驗分。

如何整合這些優勢,同時兼顧好內容創作者的版權,則是小紅書接入 AI 需要思考的問題。

如果你有觀點、想法或想看的測評,歡迎和我交流。如果你喜歡這期內容,別忘了一鍵三連,因為這也是我探索更新的動力,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