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組(CCSA TC8/WG5)成立三周年暨第十三次標準會議在云南昆明圓滿落幕。會上,由快手牽頭編制的《短視頻社區易受騙人群識別與預警指南》等首批10項反詐行業標準正式發布。

此次會議匯聚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公安部刑偵局有關處室負責同志,以及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終端廠商、安全廠商等單位的近百名專家。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對近年來信息通信行業在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予了肯定,并對標準研制工作提出了三點期望:深化反詐標準研究、積極參與標準研制、注重實效推進反詐工作。同時,公安部刑偵局也從加強行業標準落地實施、推進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及推動公安反詐業務與行業反詐工作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

會上,快手作為互聯網企業代表,分享了其在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方面的實踐經驗。快手反詐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快手一直高度重視反詐工作,專門成立了由多業務部門組成的快手反詐工作組,并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反詐專班、國家反詐中心等部門的指導下,嚴格按照《反詐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利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技術,積極開展反詐治理實踐。

基于自身豐富的反詐實踐與經驗,快手牽頭編制了《短視頻社區易受騙人群識別與預警指南》行業標準,并積極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組織的反詐標準體系建設。此外,快手還先后參與了涉詐電信網絡資源特征通用識別框架、涉詐互聯網賬號核驗處置技術要求等6個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為短視頻行業反詐實踐貢獻了寶貴的快手經驗。

據快手反詐技術專家介紹,快手通過全鏈智能風控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并攔截96.5%的詐騙引流行為。同時,快手自研的易受騙人群識別與預警系統,也能夠精準識別并提醒存在潛在風險的用戶。該系統日均主動觸達潛在受害人1.5萬余人次,全年通過多渠道和場景發送反詐提醒高達1.39億人次。此外,該預警系統還為平臺定位詐騙作惡賬號提供了強大的大數據技術支撐,進一步提升了平臺的反詐治理能力。

此次《短視頻社區易受騙人群識別與預警指南》行業標準的發布,標志著快手在反詐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實踐經驗得到了行業內的廣泛認可。未來,快手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與業界同仁共同努力,推動反詐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為廣大用戶營造一個更加安全、可靠的短視頻社區環境。(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