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潮觀魚】
沒想到2025開年的“潑天”業運,讓小紅書給接著了。一覺醒來,小紅薯變“小洋芋”,世界杯沒達成的推廣目標,發“抖難財”達成了。
隨著1月19日美國政府針對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不賣就禁”法令生效的截止日期逼近,大量自稱“ ”(洋抖難民)的美國用戶涌入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直接把小紅書推上美國地區蘋果應用程序商店(免費版)下載排行榜榜首,2天新增超70萬新用戶,多只小紅書概念股漲停,急得小紅書連夜招聘英文內容審核員。
“三個漢字登頂美國。”在小紅書早期投資人朱嘯虎的發帖下,網友調侃,“上海的春節又多了一棟燈火通明的辦公樓”,建議APP簡介先改了,“30億人的生活經驗”,“1.7億美國洋抖難民的避難地”。
曾經的華人用戶分享池進入“早C晚A”模式,早上,晚上:
刷個主頁,三步一個海外IP,只要克服性別“選擇困難癥”,美國用戶就能打開一扇神奇的大門。
“我要讀不懂唯一堅持讀的書了”,有用戶給開發人員“施壓”:急需兩個功能——一鍵翻譯,美國IP精確到州。
更有網友未雨綢繆,擔心小紅書也被美國政府不擇手段盯上,“CEO應該馬上開始急訓英文演講和辯論,以后美國國會聽證會用的上(狗頭)”。CEO有沒有連夜看周受資視頻逐幀學習辯論經驗咱不知道,但這波英語口語壓力已經率先給到小紅書主播。
直播間里,突然涌入的英文彈幕震驚了正在賣貨的主持人吳昕,她在工作人員提醒下緊急改口,用英語和法語向海外用戶問好,并感嘆:“這太突然了!”
“洋抖難民”們則一邊說著“打擾了”,一邊通過各類翻譯軟件輸出蹩腳中文介紹自己,一邊交上“貓稅”“狗稅”“鳥稅”(發愛寵視頻)以示友好。
語言不是問題,各有各的抽象
2025年,中美對話的方式已經快進到合作做英語卷子。
互幫互助,美國用戶則求教數學題。
平臺出現各種神奇機翻中文:“紅色筆記的人,請優雅地等我們進入您的應用程序。”
與此對應的是希望實現“大一統”的中式英語勢力。
中國用戶樂此不疲和他們玩抽象,但他們不一定跟得上。
有美國用戶問:“你們慶祝圣誕節嗎?”結果評論有人整活兒:“韓國人宣稱圣誕節是他們的。”(評論區眾人笑道:“哥們兒你這是玩驅虎吞狼之計啊”)
為了更好使用小紅書、更快get中國網民的梗,不少“賽博難民”開始卷中文。
語言學習工具軟件多鄰國北京時間1月16日宣布:與去年同期相比,美國人學普通話的人數暴漲216%。
第一批“洋抖難民”迅速回營傳授沖浪經驗,試圖教會新用戶激活中英字幕,使用翻譯軟件。
在華外籍人士則滔滔不絕分享打入小紅書用戶內部的訣竅——發貓和狗,找到屬于你的圈子(如果愛攀巖多刷攀巖,愛旅游多給旅游點贊),再學會幾個萬能中文——謝謝,不客氣,哇。
部分海外用戶有樣學樣,文案水平進化到next level:
“國際菩薩”媽祖文化網也與時俱進,告訴大洋彼岸的用戶們咱是“主管海上的神”。
畢竟劉濤版媽祖真的會外語:
變身擊穿信息差的“世界之窗”后,小紅書上的“荒誕”筆記一個接一個,有駐韓美軍曬裝備:
有美國士兵曬訓練環境:
中美工友交流工資,聽到美國用戶稱自己每天工作8小時、1200美元周薪,中國用戶也只是淡淡回了一句:“還可以。”其他網友:我過年跟有錢親戚聊天是這樣……
看著外國用戶蹭蹭漲粉,國內用戶感嘆:外國人起號還是太容易了。得讓他們聽聽“算盤”聲。
兩邊一對賬,美國用戶:天塌了
樂呵呵玩了一陣小紅書后,不少美國用戶意外發現:中國人的生活怎么跟外媒抹黑的不一樣?
一位美國網紅@.muse 發視頻感慨小紅書讓自己大開眼界,她刷到的大多數中國人,包括40-60歲的人都比美國人更有幸福感。她看到的中國人輕松、善良、溫柔,不像美國人“冷漠、刻薄、孤立、好斗、無精打采”,負能量滿滿,開始反思美國人是不是“生活在層層欺騙之中”。
他們被中國網友的熱情和友好感動:
真誠解答中國網民的疑惑:
等到兩國人民開始對賬,“洋抖難民”更是大“破防”,震驚中國人的日用品種類豐富還買得起,開始在小紅書訴苦。
100美元(約合733元人民幣)過去和現在能買啥?曾經在火起來的話題又傳到小紅書,外國用戶零幀起手為中國用戶提供知足常樂素材。
比工資、比物價、還比醫保系統。一番友好交流后,美國網民發現,沒有人比中國人更擅長扎美國人的心:“看你們胡吃海塞的樣子像醫保不要錢似的”。
此外,中國用戶還帶著對大好河山的自豪感,隔空給海外用戶安利美食美景。
小紅書的推薦機制,無疑加速了這波“洋悟運動”。該平臺流量中超過65%來自搜索推薦,算法也會更注重搜索結果與用戶需求的匹配程度。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這波去除壁壘的民間交流為中文互聯網貢獻了不少樂子,小紅書這波流量還能接多久?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