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卷起來了。

很多人說,存量時代,就是內卷時代,做什么都卷。電商行業,也一樣。2023年底,拼多多市值一度反超阿里后,劉強東、馬云更是都曾表示,必須改變。

可是,怎么改變?卷價格,卷產品,都已經這么卷了,接下來還能往哪卷?為什么選擇推出“免費上門退換”服務?新動作的背后,有沒有什么底層邏輯?

我很好奇,于是找到京東的同學聊了聊。他們告訴我:

推出這項服務,確實不是偶然。新動作的背后,有不止一重的考慮。

并且,在和我分享了京東的思考后,他們還和我分享了一些新的,還未曾公開披露過的數據。

感謝京東。

今天,也和你分享。希望對你有啟發。

三重考慮

先說“免費上門退換”。

年后返工才一周,2月22日,京東官宣開卷:

京東自營,推出了“免費上門退換”服務。

等等,免費上門退換,算什么卷?網上買東西要退換時,免運費,且有人上門來拿,很少見嗎?

京東的同學告訴我,有幾點,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在網上大多數電商平臺買東西,要免運費,很多時候有條件限制。

比如,不是付費會員,不免。超過首重1kg,補錢。最高賠付12元,超過自費。只賠付符合條件的訂單,但你屬于特殊情況.....

以后,在京東,只要是標注了“免費上門退換”的商品,無論多大,多重,多少件,都可以免費上門退換,用戶不用花任何運費。

沒有參差不齊,一家一個樣的服務標準,沒有讀著費勁,理解成本很高的限制規則,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句“都可以免費上門退換,用戶不用花任何運費”。

這么說,好像沒怎么見過??墒呛煤玫?,為什么要推出這個服務?京東的同學和我說:

不是偶然。推這個服務的背后,我們有3個考慮。

做服務。把服務做得“更簡單”。做出更高的確定性。

我們一個一個說。

首先,是做服務。

這幾年,電商和很多行業一樣,進入了一個存量博弈的環境。

卷價格,卷產品,該卷的都已經卷很多年了。還能卷什么?

京東的同學說:還要卷服務。

劉強東曾在京東的內網說:“決策時不要忘了用戶”。把服務做好,提升用戶的體驗,永遠值得卷。

往哪卷?

這次推出“免費上門退換”的背后,是往“更簡單”里卷。

以前行業里常見的限制條件,現在京東都解鎖。以前有讓消費者一眼不能看明白的,現在都簡化。

舉個例子。

以前,以為免運費,但免的是首重1kg。你退的衣服1.3kg,還是得花錢。

以前,以為免運費,但你買的是一箱水。退換的話,運費比商品還貴,還退不退。

以前,以為免運費,但這家是一套規則,那家又是另一套規則。你能研究明白嗎?上了年紀的爸媽能研究明白嗎?

太復雜了。怎么辦?把復雜的事情,變簡單。

說免費,退換貨時但凡只要點“上門取件”就全免費。沒有過多限制,所見即所得。

用極致的簡單,換更好的用戶體驗

然后,我們的目標,就有機會實現了: 確定性。

京東,或者所有電商平臺,都天生要面臨一個問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1000個店鋪,就有1000種服務水平。

今天消費者來京東,碰見一個服務好的店鋪,會說:京東好。明天碰到一個不好的呢?

太不可控了。平臺,怎么才能確保穩住消費者心智?在消費者心中建立確定性?

京東的同學說,他們的一個核心邏輯,就是:干掉參差的服務。

一旦平臺商家的服務整體提升,消費者來平臺時,就更不容易踩雷,更放心,更有確定性。

確定這個平臺很好,確定下次還來。

這樣,買家的體驗更好,賣家的流量更大,平臺的交易機會更多,所有人都受益。

聽起來很合理,但,有一個問題。

京東,有點特別。

其他平臺,平臺是平臺,商家是商家。

京東,不單是平臺,聚集了很多商家,同時自己也是商家,做京東自營。

自營的部分,可以自己說了算。一旦推出“免費上門退換”,就是設立了一個標準,自己內部不會有參差。

但平臺上那么多其它的商家,怎么辦?

要在全平臺干掉參差的服務,鞏固京東的消費者心智,只在京東自營推出“免費上門退換”還不夠。

最終,還需要把“免費上門退換”作為一個統一的標準,從京東自營推廣到全平臺。

可是這樣,消費者和平臺的確定性是上去了,但商家的成本會提升。他們會同意嗎?不同意的話,怎么辦?

京東的同學沒有回避,說:確實,這是一道難關。

但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他們的做法是:對于京東自營的部分,“免費上門退換”是標準。對于第三方商家,“免費上門退換”先作為一個可選的選項。

然后,想辦法和商家去談,去牽引,把“免費上門退換”做得更深,更廣,逐步干掉參差的服務。

為此,京東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預計在未來一年內,將這項服務覆蓋超90%的第三方商家。

這個目標,能達成嗎?

不知道。但是,京東的同學和我分享了一個數據:

曾經,在推進商家為消費者購買運費險時,他們就是這么做的。靠談,靠牽引,靠時間。

今天,商家自主開通這項服務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0%以上。

現在,服務再次升級,不過是,把這段難走但走到了的路,再走一遍。

從0%到70%。再從0%到90%。

聽起來真難,真卷。

我算是看懂了,什么之前拼多多的“僅退款”,現在京東的“免費上門退換貨”,其實就是卷。

咬牙,死磕,拼盡全力,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不,沒那么簡單。

要卷出勝算,靠盡力還不夠。還要靠策略。

什么策略?

推出“免費上門退換”之前,京東算了兩筆賬。

兩筆賬

“免費上門退換”,目前還沒什么人這么做過,沒有可供參考的結果。

就這么推出,不怕虧本嗎?

京東的同學,給我算了一筆賬。

首先,看成本。

退貨變得更方便,選擇退貨的人就可能變得更多。

舉個例子,從前退貨率如果是5%,推出這個政策后,可能就變成8%了。

這些,都會拉高成本。

邏輯上是。實際上呢?開始實行“免費上門退換”后,退貨真的變多了嗎?

京東的同學,和我分享了一個數據:升級剛2天,也就是2月22日和23日,京東就已經為十多萬用戶提供了“免費上門退換”服務。物流小哥也有反映,接的退貨單量增加了。

退換變多了,需要負擔的運費成本,也增加了。尤其,如果退的還是一些運費很高的大件品類,比如家電,或者一些利潤很薄的品類,比如商超...成本壓力就更大了。

能大到什么程度?京東的同學告訴:這次升級“免費上門退換”服務,僅目前的京東自營部分,初步預估一年就要新增10億元運費成本。

天哪。多一句“免費上門退換”,一年就要多花掉“10億元”。還是在降本增效喊了一輪又一輪的今天。

京東,怎么會同意這么做?

京東的同學說,因為,我們對這帶來的收益很期待。

什么收益?

我知道。他們期待的是不是:更好的用戶體驗,更穩的消費者心智,更高的交易總額,更多的交易機會。

是。但不全是。

提問:買什么東西時,你會對京東這次的“免費上門退換貨”更感興趣?

買支口紅?買本書?那普通的運費險好像也夠用了。

首重不太會超。萬一超了,也就是補個8塊10塊的事兒。服務升不升級,無所謂。

但是,但是,你有沒有,在網上買過冰箱?或者,在網上買過你家樓下轉悠收廢品的人常喊的那句 “回收,冰箱 彩電 空調 電腦 洗衣機 熱水器...”里的任意一樣東西?

一臺冰箱,動輒幾十上百公斤,一旦要退換,快遞愿不愿意上門給你搬另說,運費動輒就是大幾百元。

這時,你會不會,突然對“免費上門退換貨”,就感興趣了?

巧了。京東,恰恰是這些東西起家的。直到今天,3C電器品類,都是京東的強勢品類。很多人想到買冰箱,買電腦,買洗衣機...都會想到來京東。

換句話說,買這類產品的用戶,恰恰是京東的主要用戶。這個退換起來尤其頭疼的品類,恰恰是京東要鞏固,要守住的基本盤。

鞏固消費者心智。鞏固業務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