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羽
拼多多的“炸店”風波仍在發酵。
3月25日,“拼多多福利社”自營店上線后僅4小時,就引來300萬用戶。這些用戶步調一致地在平臺下單,之后又整齊劃一地申請“僅退款”并給出差評。海量用戶閃訂、閃退,像是“炸店”,嚴重擾亂店鋪的運營秩序,福利社因此倉皇下線。
4月3日,拼多多小二發朋友圈表示,類似的“炸店”行為是有組織、有預謀的。除了平臺自營的福利社,“百億補貼”店鋪也成為主要的攻擊目標。在發生“炸店”事件之后,拼多多平臺已經啟動了針對被攻擊商家的及時干預保護措施,幫助商家挽回損失。
從網上流傳甚廣消息也可看出,此次行動的發起者極有可能是拼多多平臺上的小微店家。按照目前主流的說法,這些小微賣家苦拼多多退貨政策久矣,所以才會報復性地揭竿而起。
有意思的是,他們將矛頭對準了剛剛“冒頭”的自營體系和百億補貼的品牌商家。隨著福利社的上線,拼多多的自營體系的建設正在推進之中。自營體系和拼多多百億補貼覆蓋均是品牌商價。毫無疑問,在拼多多流量和補貼政策的傾斜下,品牌商家的綜合性競爭優勢更加突出,小品牌的性價比優勢則不復存在,市場空間被進一步蠶食。自營體系冒頭即被炸,說明了第三方供應商忌憚自營體系的成長。
近兩年來,拼多多的營收增速逐步放緩。為了維持高速增長,拼多多勢必要大力發展自營體系,從此次炸店事件可知,自營和第三方供應商存在明顯的利益沖突,同室操戈不可避免。
小微店家“揭竿而起”
不難看出,此次拼多多電商平臺上“炸店”行為的發起者熟知拼多多的平臺退貨規則。這些身份不明的用戶集中下單,且將送貨地址設定到偏遠地區,包括新疆、內蒙古等地,并催促店內客服盡快發貨。
當店家一發貨,貨物到達中轉站時,此前下單的用戶便向平臺申請“僅退款”功能。按照拼多多的平臺規則,拼多多用戶可以無條件進行退款,而發出的貨物就被擱置在了物流公司。
還有的用戶直至收到貨后才提出“退款”。要知道, 拼多多為了保護用戶的權益,設置了無條件退款的機制,即在指定商品滿足該條件時,消費者可提出“7天無理由退貨”申請,同時可以僅退款不退貨。
這樣的平臺保護規則給了一些“羊毛黨”鉆漏洞的機會,不少賣家也因此財貨兩空,一些有資金壓力的小微賣家叫苦不迭。根據有關報道統計的數據,拼多多平臺的商家總數量在800萬左右,這些商家對于拼多多平臺的“僅退款”政策都有些許微詞,有些極端的商家甚至稱拼多多平臺為海盜。
一張網上流傳甚廣的截圖顯示,微信群名為“拼多多商家統戰群”,群里的聊天內容顯示“統戰來了、我在安排人員”等等信息,還有截圖顯示“專干大品牌,怎么惡心怎么整,把大品牌嚇走狗狗自然會服軟”等等話語。從這些留言可以看出,有組織的炸店針對的就是平臺退貨政策。
此次,“炸店”涉及的商家并不只是拼多多福利社,還有和拼多多有合作關系的國內外各大品牌旗艦店,且覆蓋多種品類,如零食、數碼、美妝、日化等等。
網上流傳一篇《致百萬商家的一封信》,內容中通篇批評拼多多平臺設置多條不合理條款,同時希望各位商家繼續進行“炸店”行動,以維護商家利益。
自營體系動了誰的奶酪?
表面上來看,引發“炸店”事件的導火索是平臺退貨規則,但從槍口對準的目標可以看出,中小賣家針對的是搶了自己原本的流量和市場的業務,包括自營業務和百億補貼商家。
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已經成為長期機制,而自營業務也已經醞釀許久。早在五年前拼多多就試圖上線自營業務。自營業務成為拼多多集團持續高增長的寄托。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拼多多全年營收為1306億元,同比增長39%,2021年和2020年營收增長幅度分別為57.92%和97.37%。相比前幾年,拼多多的營收增速明顯放緩。
營收增速放緩后,大力發展自營體系就成了拼多多的當務之急。從此次的炸店事件可以看出,未來拼多多自營體系不斷壯大后,自營和第三方平臺供應商之間的摩擦不可避免。
不過,拼多多自營體系成形也相當不易。在過去的五年間,拼多多多次試圖上線自營體系,但每次上線都是曇花一現。
究其原因,就是物流和倉儲體系難以滿足自營體系的需求。電商平臺發展自營業務,需要強大的倉儲管理系統和強大的物流調配體系。首先,倉儲體系要滿足全國或者主要大區布局的特點,以滿足及時地調配貨物的需求。而物流更是要可控,靠自營業務起家的京東,背后有強大的自建物流體系。而天貓2010年推出天貓超市,也是有菜鳥物流做支撐。
以拼多多目前的發展狀況應該還不能支撐其完全發力自營項目。其實,早在很久之前,對于拼多多要不要做物流就有很大的爭議。對此,拼多多黃崢曾經回應說:“我們不會做采銷,也不碰物流和配送。”但電商平臺都繞不開自營這一環,而自營體系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物流。
可以說,京東在自營體系贏得好口碑,依靠的就是強大的供應鏈優勢。但當下的快遞物流格局基本穩定,行業內玩家基本站隊完畢,拼多多很難通過投資等手段,重走京東和菜鳥的老路。因此,哪怕拼多多連續盈利,手握余糧,也不太有充足的資金為物流鋪路。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