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 | 大力財經
最近,拼多多有點佛系擺爛,往昔那股在沖鋒陷陣,一路高歌猛進、異軍突起的沖勁,悄然褪去。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其在美股市場正深陷前所未有的困境,遭遇重重挑戰。
在電商領域這個殘酷競技場上,各方巨頭早已 “割據稱雄”,構筑起各自的 “商業帝國”。阿里憑借深厚底蘊、完備生態,從電商零售到金融科技、物流配送,全方位筑牢防線,持續精耕細作、開疆拓土;京東以品質保障、高效物流為基,構筑起服務壁壘,在中高端市場穩扎穩打,不斷拓展業務邊界;抖音、快手兩大流量巨擘,借短視頻東風,將內容與電商深度融合,憑借主播達人的帶貨 “魔力”,裹挾海量用戶,從娛樂場跨界至電商圈,強勢切入賽道,掀起新一波競爭熱潮。
拼多多三季度營收994億元,營收增速有所放緩。雖然同比增長,但低于市場預期。同時,每股ADS收益也不及分析師預期。
反觀拼多多兩個季度的財報失利,連續兩次財報日股價大幅下挫,讓市場不禁要問:拼多多的股價暴跌,讓股民埋單,要跑路退市的節奏嗎?
01
拼多多財報日的“深水炸彈”
縱觀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報日,向來是非常重要的,是釋放股市風向標的信號。然而,拼多多最近兩次財報日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股價分別暴跌30%和超過10%,這樣的跌幅足以讓任何投資者心生畏懼。
究其原因,管理層在財報會上的表態無疑是“罪魁禍首”,猛烈的向自己砍一刀。他們宣布要犧牲短期利潤進行長期投入,這一決定雖然看似具有前瞻性,但在投資者眼中,卻無異于一顆“深水炸彈”。
股價的大幅下跌,股民和投資者們擔心啊,自己的投資可能會因為這一決定而打水漂。畢竟,在股市中,利潤是王道。沒有了利潤的支撐,股價自然難以維持。因此,投資者們紛紛拋售股票,導致股價進一步下挫。這一場景,拼多多管理層玩的很溜,向內開刀,股民遭殃。
如果說財報日是拼多多股價暴跌的“內因”,那么市場大環境則是不可或缺的“外因”。美股市場向來波動劇烈,國際局勢緊張、通貨膨脹等多重不利因素交織影響,使得投資者情緒異常謹慎。在這種背景下,拼多多股價自然難以獨善其身。
尤其是當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時,投資者更加傾向于選擇那些具有穩定盈利和良好前景的公司。而拼多多,雖然曾憑借低價策略在電商領域嶄露頭角,但面對市場的風云變幻,其股價也難免受到波及。
02
拼多多增長放緩的“危險警報”
拼多多的高速增長,憑借低價策略、社交裂變玩法,一路披荊斬棘,在電商版圖強勢割據,利用五環外海量的用戶力量和所積累的商業勢能,如同火箭助推器一般把黃崢送到了首富寶座。但黃崢似乎對這頂首富 “桂冠” 并無眷戀,管理層“瘋狂”降預期,大卸股價。
曾以其驚人的增長速度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的目光。然而,隨著市場逐漸飽和,電商賽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阿里、京東等傳統巨頭持續發力,抖音、快手等新興電商平臺也強勢崛起。在這樣的背景下,拼多多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
這樣的系列舉動,讓投資者們對拼多多的持續增長能力產生了疑慮。畢竟,在電商領域,增長速度是衡量一家公司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如果增長速度放緩,那么公司的未來前景無疑會受到質疑。這種擔憂情緒一旦形成,就會對拼多多的未來發展前景和股價產生負面影響。
03
政策監管壓力的“枷鎖”
現在的互聯網環境和政府政策都提倡電商務實,回歸商業本質,對電商平臺的監管是越來越嚴。最近的對大數據殺熟,反壟斷、數據安全、納稅等領域的監管頻頻發力。拼多多自然也難以幸免。
來自監管壓力的增加,使得拼多多的運營成本不斷攀升。同時,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也讓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前景產生了擔憂。畢竟,在監管政策頻繁調整的背景下,任何一家公司都難以保證自己的業務模式能夠始終符合政策要求。這種不確定性,無疑給拼多多的股價帶來了下行壓力。
04
百億補貼難持久,商業模式存“隱患”
拼多多以低價策略為刃、百億補貼計劃,在競爭白熱化的電商戰場中一路 “開疆拓土”,海量用戶如潮水般奔涌而來,匯聚于其平臺之上,聲勢可謂浩大。不可否認,這般 “燒錢” 式打法在短期內成效斐然,恰似給消費者投喂了一顆顆 “甜蜜糖果”,憑借價格優勢,讓諸多囊中羞澀卻又渴望高性價比好物的群體趨之若鶩,購物車裝滿實惠,平臺流量與日俱增,訂單量呈井噴之勢,拼多多借此在電商版圖穩穩扎根。
然而,細究之下,這種依賴補貼的商業模式卻似建立在沙灘上的高樓,根基難穩,暗藏憂患。從運營維度審視,長期維持高額補貼,需源源不斷調配海量資源,供應鏈上下游的議價、物流配送的成本把控、售后保障體系的支撐維護等諸多環節,皆要在補貼 “緊箍咒” 下負重前行,運營團隊亦疲于奔命,周旋于各方利益與復雜流程之間,稍有差池,便是滿盤皆亂。
拼多多的財務層面更是壓力如山,補貼資金如同流水般持續傾瀉而出,盈利空間被嚴重擠壓,財務報表上營收與成本的天平長期失衡,資金鏈時刻緊繃,稍有風吹草動,斷裂危機便可能一觸即發。
更為棘手的是,補貼一旦開啟 “退潮” 模式,習慣了 “低價盛宴” 的用戶,心理落差瞬間拉大,購買意愿大概率如退潮后的海水,迅速銳減,曾經熙熙攘攘的購物場景或變得門可羅雀,平臺訂單量滑坡、交易額縮水,公司整體業績遭受沉重打擊,往昔繁華或成明日黃花,陷入發展泥沼難以自拔。
事實上,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從拼多多的財報中可以看出,其營銷費用占比一直居高不下。這說明公司在吸引用戶方面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然而,這種成本能否轉化為長期的收益,卻是一個未知數。因此,投資者對拼多多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產生了質疑,進而對拼多多產生了負面影響。
最近,拼多多的輿論壓力也不小,諸如作家六神磊磊打假,農夫山泉CEO鐘睒睒批評拼多多損害中國品牌和產業等事件,都反映出拼多多在快速發展過程中衍生的諸多棘手難題。而對此硬懟,拼多多一直未進行公開回應。
05
拼多多的困境尋路,未來在哪里?
時過境遷,當下拼多多卻深陷困境,股價暴跌的態勢猶如失控的過山車般令人驚心,高管層不時釋放出有關增長乏力的負面信號,未來發展之路被迷霧所遮蔽,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
從最直觀的財報表現來看,營收與每股收益數據屢次與市場預期形成落差,將投資者們原本滿溢的信心炸得粉碎。在市場大環境維度,全球經濟局勢復雜多變,整體消費市場疲軟,消費者捂緊錢包、謹慎消費成為常態。拼多多置身其內,受外部 “大氣候” 的裹挾與牽制,往昔那的高速增長勢頭難以維系,增速放緩已然成為無法回避的現實,警報聲就此拉響。
反壟斷的利劍高懸,時刻審視著電商平臺的經營行為是否有壟斷市場、擠壓競爭空間之嫌;數據安全的紅線醒目,要求平臺嚴守用戶隱私與數據合規利用的底線;納稅規范的監管愈發細致嚴苛,督促平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大力財經認為,長期依賴這種 “燒錢” 打法,弊端也逐漸顯現。一方面,高額補貼帶來了沉重的成本負擔,對企業資金流造成巨大壓力,財務風險如同潛藏在暗處隨時候命的 “猛獸”,隨時可能擇人而噬;另一方面,當用戶習慣了補貼下的低價購物,一旦補貼力度減弱甚至取消,其購買意愿很可能如退潮的海水般迅速銳減,導致用戶大量流失,平臺根基也會隨之動搖,岌岌可危。
面對股價暴跌,和高管層不斷放出負面增長的信號,拼多多未來的出路何在?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拼多多這家曾經的 “商業戰斗機”,能否造就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