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簡要概括電商: 1)狹義:實現整個貿易過程中各階段貿易活動的電子化 2)廣義:利用網絡實現所有商務活動業務流程的電子化。 3)區別:前者集中于基于互聯網的電子交易,強調企業利用互聯網與外部發生交易與合作;而后者則把涵蓋范圍擴大了很多,指企業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活動。電商模式:指在網絡環境中基于一定技術基礎的商務運作方式和盈利模式。(即企業或個人通過網絡賺錢的模式)1) B2C: 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 to ,即B2C)1.虛擬社群2.交易聚合3.廣告網絡4.線下與線上結合2) B2B: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 to ,即B2B)A企內部網(構建資訊流通基礎)互聯網平臺外部網絡(整合產業上中下廠商)B企(形成供應鏈SCM整合)3) C2C: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 to 即C2C) 賣方(平臺用戶)平臺買方(平臺用戶)消費者與消費者互動交易,交易方式多變(存在競爭因素)4) O2O:線下商務與互聯網之間的電子商務( To 即O2O) 線下服務用戶線上攬客,線上交易,具有推廣營銷成分實體店+互聯網,實現互聯網落地 線上優惠+線下服務5) BOB:供應方()與采購方()之間通過運營者()達成產品或服務交易的一種新型電子商務模式。

(--)6) B2B2C:企業對企業對消費者。第一個B指的是商品或服務的供應商,第二個B指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C則是表示消費者。B2B2C模式來源于目前的B2B、B2C模式的演變和完善,是把B2B和C2C結合起來,通過B2B2C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構建自己的物流供應鏈系統,提供統一的服務。( to to )代表:亞馬遜7) 社交+電商8) 名詞補充:種草:宣傳某種商品的優質品質以誘人購買的行為運作模式:階段1:讓整個企業與企業間的"供應鏈"與"配銷商"管理自動化,透過,不但節省成本增加效率,更有開發新市場的機會,企業間商業交易資訊交換,如采購單、商業發票及確認通知等。階段2:電子資料交換(EDI),其運作方式是將電子表格的每一個字段,以一對一的方式,對應于商業交易書面表格中的每一部分,就像所有的采購單及交易記錄都記錄在數據庫中。階段3:電子資金轉移,如銀行與其往來企業間資金的自動轉帳。階段4:所有的出貨需求在經過數據庫處理后會自動完成物流配送的要求。模式轉變:1.商家:全程電子商務模式=電子商務+EPR系統=前線+后方2.消費者:許可模式SAAS模式過度 降低總體擁有的成本和使用門檻3.外包模式:即代理商服務,對應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降低成本對實體店的影響:信息便捷,電商比價(核心吸引點)+實體店高成本及運營(客單價較高)盈利模式:1)利用已有資源(難度低) 對于這種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只要向客戶提供良好的產品(自有的資源),找到合適的銷售渠道,并進行必要的宣傳推廣就行了。

即提供已有資源/服務+渠道+宣傳2) 利用積累的某種資源(難度中等) 對于這種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只要積累豐富的資源、建設一個良好的平臺,并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就可以取得成功。可通過提供免費服務吸引大量網民訪問從而獲得廣告收入,也可以采取付費會員制(資源具有不易獲得性時,采取付費會員制為最佳)。3) 利用匯聚的兩種訪客資源(難度高) 對于這種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需要建設一個優秀的平臺,并通過強力的宣傳推廣吸引平臺所面向的兩種訪客,通常起步階段對兩種訪客都同時采取免費策略。新模式:公共信息發布+信息的個人定制接受+交互式業務特點:環境(無時間空間等限制)+市場(平臺/信息便捷多樣化)+優勢(產-供-銷一體化)劣勢:社交購物陷阱+不正當競爭+信息安全+售后服務質量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