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青年湖南“星標” 精彩內容不錯過~

為促進公益行業更好發展,針對有賬號試圖以“助農”“助困”“助殘”為由編造不實場景、實施虛假公益等行為,近日,抖音官方賬號發布了關于抖音公益內容治理的最新規范。

新規要求“賬號如在平臺發起慈善募捐,主體需持有相關資質并按照規定認證”“無資質的賬號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平臺發起慈善募捐,包括但不限于利用電商銷售等方式變相募捐”。另外,新規明確要求“公益類賬號,不得進行直播打賞、電商銷售等營利性行為。”

賬號發起慈善募捐

需嚴格認證

新規首先對公益類賬號提出認證等要求,具體包括:賬號如在平臺發起慈善募捐,其主體需在國家民政部門登記注冊,可提交合法注冊證書及證明,再按規定認證;政府、媒體等其他賬號如在平臺發起慈善募捐,需自身持有相關資質,或與有資質機構聯合進行。對于無上述資質的賬號,新規要求其“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平臺發起慈善募捐,包括但不限于利用電商銷售等方式變相募捐。”

同時,為了保證用戶通過平臺開展公益活動的專業性、嚴肅性與純潔性,新規要求公益類賬號不得進行直播打賞、電商銷售等營利性行為。

另外,為確保經認證后的公益賬號發布的內容真實、募捐合規、導向積極,新規要求賬號必須由公益組織、公益從業者直接運營管理,并為賬號的內容質量、畫風規范負責,“不得委托第三方MCN機構或他人進行賬號代運營、不得批量生產發布同質化內容。”

嚴肅懲治

偽公益假慈善行為

抖音一直嚴禁以公益為由,博取關注、騙粉騙贊、非法獲利。如,發布擺拍、“貧困悲慘”、夸張凸顯社會與家庭矛盾等不實信息內容,或借助發布“助農”“助老”“助殘”“助困”等內容,謀求商業變現。

抖音安全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持續加大巡查力度,尤其對發布虛假“生活困難”“房屋破舊”“老少留守人群”等內容,且存在營利性行為的賬號實施重點排查,嚴格處置存在虛假編造、騙取愛心、不當營銷的“偽公益”內容與賬號。例如,在直播間假冒低收入人群尋求打賞,或日常收入、生活水準與實際開播情況不符合等虛假現象,以及通過發布“賣慘”“貧困”等不實內容,實施虛假宣傳帶貨等行為。

據悉,2023年4月至今,抖音已經下架相關視頻1131個,對3518個賬號進行了無限期封禁等處置,并抹除其不當獲取的新增粉絲,取消其變現功能權限。

各方聯手

共同規范網絡公益內容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鵬表示, “偽‘公益’內容和行為利用了公眾的善良,也破壞了公益慈善的良好生態。在平臺上存在的偽公益行為,平臺有責任也有權利進行監管。抖音通過發布新的規則,進行主動治理的行動,有利于推動網絡公益內容的有序規范。”

“虛假的公益行為大多發生在線下,單純依靠平臺識別,難度很大也不現實,需要各方共同治理”,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周如南認為,“抖音能出臺新規,就是一個質的變化。”

2023年以來,針對互聯網平臺出現的擺拍、造謠傳謠、假冒仿冒等不實信息現象,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興起可能帶來的虛假類風險,抖音一方面推出產品工具,提升治理能力;另一方面,陸續制定并發布了《“演繹”類作品內容創作新規》《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等平臺規范,系統打擊和治理不實信息。

“抖音長期關注、研究平臺公益內容的傳播,致力于建設更好的公益內容生態,希望更多優質、真實的公益內容被記錄和傳遞”,抖音安全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虛假內容影響惡劣,平臺會持續不斷進行打擊。”

樹洞話題

掃碼參與留言有機會獲得

青年湖南送出的獨家文創禮物

掃描圖中二維碼

投遞【聽浪·樹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