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資訊搶先看

近段時間以來,京東嚴抓考勤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各種“猛料”也是層出不窮。

前幾日,有媒體爆出,京東將嚴抓考勤,午休時間由兩小時縮短為一小時,且取消午休關燈。

這幾日,又有消息傳出,京東嚴抓考勤是因為京東內部代打卡問題嚴重。

京東內部調查發現,每個月有1.4萬人次找人代打卡。代打卡一次收取15元,一個人可替20個人代打卡。

與此同時,整個京東高層都在反思過去數年間在管理上出現的失誤,承認京東集團體系存在“大企業病”,甚至比“國企還國企”。

每月1.4萬人代打卡

采銷人員薪資大漲

在當今的職場領域中,存在這樣一種觀點,即“當一個公司開始大力加強考勤打卡管理時,或許就意味著離倒閉不遠了”。

然而,京東近期卻再度著重強調考勤制度,并且執行力度更甚,推出了諸多具體舉措。

圖源:紅星資本局

那么,京東為何對這種觀點不以為意,反倒要進一步強化考勤呢?

從網友的爆料來看,過去京東的午休時長長達兩個小時,甚至能夠熄燈休息,致使部分員工到兩點半才開始下午的工作。

更有京東員工透露,“有員工在一年里找人代打卡近百次之多,每天四點就下班,卻依然能領取全額薪資,甚至還有一些實習生兩個月都不來,卻通過代打卡的方式騙取公司 1.5 萬的工資”。

另外,經內部自查發現,京東每月竟有1.4萬人次存在找人代打卡的行為。代打卡一次收費15元,一人可為20人代打卡,甚至有人借此一天可賺取300多元,從而形成了一條代打卡產業鏈。

圖源:視頻號@每日經濟新聞

對此,有京東員工猜測,代打卡的操作可能是代打者利用辦公室內的設備登錄打卡賬號,也可能是代打者直接前往打卡者的工位,使用本人設備進行打卡。

對于嚴格抓考勤一事,有內部人士透露:“管理層的確在反思過去幾年京東的管理模式過于松散,導致公司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發展緩慢、業績發展不達預期,主要業務板塊企業文化出現嚴重問題,以及股價長期低迷的局面,因此目前推出了更為嚴格的考勤制度。”

京東每月有1.4萬員工代打卡,其實并不難理解。

從員工的視角來看,反正不來上班也能拿到全額薪水,只需付出些許代價便能“躺平”,何樂而不為呢?

當企業內部的考核體系過于單一,過度依賴考勤作為績效評估標準時,員工自然會想方設法尋找能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途徑,哪怕這種途徑是作弊。京東代打卡產業鏈的形成,不正是員工對現有激勵機制的一種“合理”回應嗎?

提及激勵機制,那就不能不說5月24日劉強東在高管會上做出的決定,即給所有采銷人員加薪。

圖源:京東黑板報

具體來說,采銷C1、C2、C3這三個層級的管理者,其現金薪酬最低漲幅達20%,其中C1和C3層級平均漲幅為30%,最高可達50%,C2層級平均漲幅為50%,最低是30%,最高能到100%。

并且,還會每半年額外增加年終獎,讓全體采銷人員未來兩年的年薪能夠提升到相當于20個月的月薪,同時還會為每個事業部設立1000萬元的激勵基金。

如此看來,采銷人員才是劉強東真正的“兄弟”,而其他人員似乎就成了被區別對待的“女人”。

京東否認謠言和變相裁員

在電商界呼風喚雨的京東,一舉一動總是牽動著公眾的神經。

近日,網絡上沸沸揚揚的京東考勤新規傳言,尤其是鼓勵員工相互監督工作效率的條款,迅速引發了熱議。京東官方迅速澄清,將此類謠言定義為不實信息,并透露已啟動法律程序,警方介入調查。

圖源:網絡

從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出,京東最新公布的考勤調整主要涉及以下幾點:

- 早晨9點進行工位人數統計,班車延誤需提供證據;

- 午休時段調整為1小時,且此間照明不得關閉;

- 嚴厲禁止代打卡,違者將面臨嚴格處理;

- 為確保工作效率,下午6點離開的員工需接受工作飽和度評估;

- 非正式工作溝通的微信群組全部停止運營。

針對這次的嚴抓考勤措施,劉強東在24日的高管會上進行了回應。

劉強東稱:“如果我們有大量兄弟在躺著睡大覺,中午必須要關燈兩個小時睡大覺,還能讓公司業績好、薪酬上漲,還能實現我們的夢想,這一輩子做出牛的事情來,這是不可能的事。”

圖源:微博@劉強東

“當然每個人選擇不一樣,有的同事希望享受生活,生活第一、工作第二,不想拼。我也能理解,這樣的選擇也沒有錯。但只能說你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敵人。我們不是一路人、不是一家人。我們不應該一起共事。你的存在會讓我們拼搏的兄弟們利益嚴重受損,這對仍每天戰斗、在加班加點工作的人,是不公平的。”劉強東表示。

劉強東的這番言論也間接證實了京東對于代打卡及長期績效不佳員工的處理態度。

然而,這些變動也引發了不同聲音。

部分被裁員工認為,嚴格的考勤制度實質上是一種隱性的裁員手段。

更有京東前員工表示,此次裁員老員工居多,涉及營銷、運營、采銷等多個崗位,而應屆生被裁則因其在內網發言觸及京東紅線。

面對質疑,京東堅決否認了變相裁員的說法。

圖源:脈脈

盡管真相如何尚需時間驗證,但京東這次的嚴抓考勤,不禁讓人想起,還沒“暴雷”之前的恒大。

此前,恒大也是嚴格考勤,甚至“變態”到一天打三次卡,早中晚各一次,每月累計5次考勤異常的,直接走人。其中最為微妙的一點是中午1點到1點半之間必須打卡一次。

雖然處理大規模代打卡行為合乎管理邏輯,但僅憑嚴抓考勤能否根治企業潛在的“大企業病”,仍是一個有待觀察的課題。

畢竟,企業文化的深層次調整與優化,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大廠向“大公司病”開刀

"大公司病"似乎成了難以避免的頑疾,而這種情況不止京東存在。作為電商巨頭之一的阿里,近來也公開表態要向“大企業病”開刀。

5月23日晚,伴隨2024財年年報的發布,阿里聯合創始人蔡崇信與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聯袂發表了一封致股東的信。

圖源:阿里巴巴

在信中,蔡崇信、吳泳銘寫道,在過去的25年里,阿里巴巴經歷了不斷成長,也出現了一些“大公司病”的癥狀,他們同時表達了將積極對“大公司病”開刀、保持創業精神的決心:

“在接下來的10年里,我們將再次視自己為一家初創企業,堅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初心,以創業的精神持續創新。我們將秉持長期主義,為今天而取舍,為明天而投資。”

這封信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話題#阿里宣布對大公司病開刀#迅速攀升至微博熱搜,引發廣泛討論。

網友們的反應是復雜多樣的:有人擔憂此舉或暗含裁員之意,而另一些聲音則呼吁簡化內部流程,減少無效匯報,重視并保留那些腳踏實地的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馬云在阿里內網上的一篇題為《致改革 致創新》的帖子,也提到了向”大公司病“開刀。

圖源:阿里巴巴

在文章中,馬云稱,“這一年最核心的變化,不是去追趕KPI,而是認清自己,重回客戶價值軌道。我們向“大公司病”開刀,從一個決策緩慢的組織重新回到效率至上、市場至上,重新讓公司變得簡單和敏捷。”

事實上,阿里的決心并不止于口頭。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已削減約14369個崗位,占總員工數的5%,這無疑是其對抗“大公司病”邁出的堅實一步。

綜上所述,京東存在的1.4萬員工代打卡現象反映出企業管理中的漏洞,而劉強東對考勤的強化以及給采銷人員加薪等舉措,顯示其對企業問題的重視與整治決心。

同時,包括京東、阿里等大廠都意識到“大公司病”的存在并試圖開刀整治,這一系列現象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思考,企業如何在發展中不斷完善管理、保持活力與競爭力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但需注意的是,任何變革都應避免陷入形式主義,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碼加入高質量交流群

紅包、福利、干貨,精彩不停

最新電商行業資訊,盡在【Top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