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這幾天接受難民的事沸沸揚揚,可為什么是小紅書而不是其他的?本文將探討小紅書如何憑借其獨特的運營和用戶基礎,成功吸引了這些“難民”,并分析這一現象背后的增長邏輯和潛在影響。

跌倒,小紅書吃飽。

還沉浸在2024年怒賺10億美元快樂之中的小紅書,迎來了又一波潑天的富貴。禁用日的臨近,因為“小紅書”三個漢字,用戶開始涌向 “平替產品”小紅書,導致小紅書一度沖到 App Store 免費應用的下載榜首。

一開始在# (難民)產生了超130萬討論量,之后又與中國用戶開啟對賬模式,從吃穿住行到工作時長,西大多年苦心經營的人設,一夜之間就崩了。

我在做增長咨詢的時候,最常被問到“怎樣才能爆發增長?”我的答案一直都是兩個字:“運氣”。

沒錯,爆發增長需要運氣。

01 運氣好!

2023年底,一款上寬下窄,如同一個小型健身器材般巨大尺寸的保溫杯突然成為美國網紅產品。只要限量聯名款發售,、上就會出現年輕人大排長隊搶購這個名為、有著百年歷史的保溫杯的視頻。

人們還會將其帶到擼鐵、出行、戶外等場合,讓杯子與服裝一起成為重要的擺拍元素。

杯子是怎么成為出圈走紅的呢?答案是運氣。

2023年11月,一名女子拍下了自己失火的汽車殘骸,一片焦黑中,放置在杯座中的水杯不僅完好無損,甚至連杯中的冰塊都沒融化。沒想到這則短視頻迅速引爆社交網絡。

面對潑天的富貴,時任 CEO的 馬上,不僅要給該用戶送上新水杯,還承諾送她一輛汽車,又收獲了一波流量。接著又趁熱搞起了聯名限量,不僅推出多巴胺配色,還跟芭比、星巴克推出聯名套裝,將網紅進行到底。

我在《潮流:品牌引爆、出圈背后的秘密》一書里講過案例,原本瞄準年輕女性的并沒有掀起水花,卻因為在、、、等社交媒體平臺的運營,獲得了硅谷人士的青睞。這些用戶不光是消費者,還是產品設計、營銷傳播、品牌運營,會根據他們的反饋,在鞋型、材質以及品牌理念等方面進行不間斷的優化。

類似的還有社交軟件,2013年8月上線,一直不溫不火。2014年2月,收購了,結果出現了小紅書現象。一直覺得扎克伯格不靠譜的美國網友涌入,僅僅5天就涌入了超過800萬。

所以我說,爆發增長就像黑天鵝,沒人知道會在哪天突然降臨,給你一個措手不及。

降臨確實沒法判斷,但品牌可以做的是做好應對的準備。

02 是實力強!

可不是新兵蛋子品牌。早在1913年,電氣工程師 以家族姓氏創立了保溫杯品牌。憑借雙層真空、保溫保冷的設計,很快成為戶外群體和藍領工人的心頭好,并被帶進了各種影視劇中,電影《星際穿越》男主隨身帶著的就是。

而這一波成為網紅的系列巨無霸吸管杯,也是在2016年就進入了市場,并隨著女性導購網站the buy guide的推薦,逐步深入女性消費群體。

試想如果沒有百年歷史,有星羅棋布的銷售網絡,拍出排長隊搶購的視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女性群體的隨身攜帶,更是不可能出現在汽車殘骸里。

一切果皆有因,沒有長期耕耘、沒有消費者青睞,很難碰上運氣。

到這里,肯定有人會抬個杠,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一夜走紅不是件稀罕事。

可有沒有一種可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夜走紅也真就是一夜?

我曾總結過一個“刷爆朋友圈魔咒”,凡是在產品誕生之初就刷爆朋友圈,注定了這個產品曇花一現的結局,相反,如果產品運營過一段時間,這個產品很可能持續走紅,運營的時間越長,長紅的可能性越大。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想想臉萌、足記、魔漫相機,曾經風靡一時,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為什么出現這種現象?

因為能刷爆朋友圈的都是情緒型產品,正像我在《上海網紅店都要這么做,情緒價值產品售價高。》分析的,情緒型產品呈現出典型的鉛筆型增長曲線,成長快,下滑也快。這類產品適合吸睛,把用戶吸引過來,然后用常規產品滿足這些人的日常消費需求,就像瑞幸的醬香拿鐵,抖音的魔性音樂,耐克的聯名限定球鞋。

而在產品誕生之初,連功能都沒完備,光有情緒價值,最后也就是成了一根漂亮的鉛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所以為什么難民涌入了小紅書?固然因為小紅書明晃晃的三個漢字,但真正留下難民的是因為

于是就有了跌倒,小紅書吃飽,一場中美網友大聯歡在互聯網上徐徐拉開。

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怎樣才能爆發增長?”

是不是運氣?

但只有運氣顯然不夠,接住天降橫財之前,你起碼得有個盆兒吧。

還是那句話,所有的增長都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