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明令禁止的煙草廣告,卻以軟文形式在一些生活分享類APP上出現;搜索煙草相關的信息,青少年用戶眾多、監管相對缺位的互聯網平臺上廣告泛濫……近日,媒體曝光小紅書APP等互聯網平臺存在大量煙草軟文,引發輿論關注。面對不容樂觀的控煙態勢,如何避免互聯網成為煙草營銷重災區?如何凈化網絡控煙環境?值得深思。
控煙工作事關民眾健康,要想真正取得成效,離不開嚴格的法律執行、也需要良好的輿論環境。早在2016年我國制定出臺了《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禁止互聯網發布煙草廣告。雖然傳統意義上的廣告銷聲匿跡,但以軟文性質出現的廣告和促銷,令人防不勝防、危害不容小覷。一方面,以測評、“種草”等方式包裝的煙草廣告,通過傳播煙草信息、美化吸煙行為,誤導用戶對煙草危害的認識;另一方面這些生活分享類APP的用戶大多是年輕人,通過這種方式營銷更為精準,在年輕一代中形成不良示范。應該說,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煙草營銷,既違反法律規定,也是嚴重敗德行為,必須堅決抵制。
媒體的報道,揭開了互聯網平臺的陰暗角落,也把頗受年輕人歡迎的小紅書APP推向風口浪尖。相關平臺表示,“反對任何形式傳播煙草,并已經下線了所有提及煙草的筆記?!被ヂ摼W時代,面對突如其來的輿論危機,表態整改、下線刪除、道歉了事,似乎已經成為危機公關的標準套路。但“自罰三杯式”的整改,不痛不癢的表態,恐怕遠遠不夠。這些違規軟文長期存在,平臺方為何置若罔聞,內容監管的短板何時才能補齊?違規信息難道僅僅是煙草廣告,如何舉一反三避免類似情況發生?一款面向年輕人的互聯網產品,如何切實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這些問題的追問不應該止于“下線刪除”。
當然,問題絕非小紅書一家。根據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的《2018年互聯網煙草營銷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8年1月至6月共抓取煙草廣告和促銷相關信息51892條,其中煙草代理商銷售信息最多,為39507條,占76.13%。伴隨互聯網傳播方式的變革,煙草營銷廣告的“馬甲”多、隱蔽性強。作為互聯網服務的提供者,相關平臺不能放任危害信息泛濫傳播,必須加大自查自糾,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和監管義務。要通過構建更加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補齊監管缺失的短板;也要完善平臺管理規范,對違規行為加大懲處力度,把法律規范要求貫徹到平臺服務全過程。
從另一個角度看,大量煙草營銷廣告的出現,也告誡我們,置身快速變化的網絡時代,治理必須與時俱進,一刻也不能放松。近年來,持續開展凈網行動、加大網絡空間治理力度,各級下了不少力氣,一個天朗氣清的互聯網帶給人們更多獲得感。也要看到,層出不窮的網絡產品極大豐富了用戶的選擇,但一些新平臺往往也因規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加大懲處力度,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應有代價,才能形成有力震懾。與此同時,斬斷煙草營銷軟文背后的利益鏈條,鏟除違法行為滋生的土壤,才能確保類似現象不再發生。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知敬畏、守底線、明法度,才能行穩致遠,否則再大企業也將付出代價。清朗的網絡環境,離不開互聯網管理者、參與者、使用者的共同維護。處理相關平臺上泛濫的煙草軟文,我們必須重申這些共識,采取更為果斷的行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