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鯨商,作者 | 胡篤之

國內電商內卷,跨境電商也在卷。

在今年史上最長黑五中,速賣通、SHEIN、Temu、 Shop、亞馬遜等平臺和商家短兵相接,在流量爭奪、價格比拼、服務體驗等多方面展開角逐。

但今年“黑五”的主題依然是低價,有大量賣家在抱怨今年“黑五”沒有賺到錢。

猛踩油門的跨境電商平臺們,還在鉆研如何增加全托管和半托管商家數量,如何為商家提供更多便利。可以看出,營造健康的營商環境,不僅是國內電商的課題,更是跨境電商平臺的難題。

阿里出海,何以“止血”

阿里巴巴發布2025財年Q2業績中,本季度,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收入同比增長29%至人民幣316.72億元;經調整EBITA為虧損29.05億元,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業務增長主要得益于跨境業務的增長,尤其是速賣通業務的帶動;虧損相比去年同期擴大,源于對速賣通和跨境業務的投入增加所致,部分被變現率和運營效率提升導致的經營虧損大幅減少所抵銷。

可以看出,阿里國際業務雖然收入增加,但虧損依舊不小。而當前的全球各個市場局勢未定,爭奪市場份額還在持續,投入仍然必要。阿里國際亟需在保持增長的同時,在投入和虧損間找到平衡。

其實,在SHEIN、Temu、 Shop的飛速發展下,阿里國際商業中的速賣通、、淘寶海外、、國際站等平臺,長期倍感壓力。新興電商平臺Temu、 用獨特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策略,快速在海外跑馬圈地。加上沃爾瑪、家樂福等傳統線下零售巨頭,他們有完備的供應體系和龐大的用戶群體,都會對阿里系跨境電商平臺造成沖擊。

根據數據,2023年12月,阿里巴巴旗下速賣通獨立訪客數量為4.22億,已被TEMU以4.67億后來居上,SHEIN則以1.723億排在速賣通之后。

2023年11月,阿里巴巴CEO吳泳銘曾在財報會議上表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目前僅僅在東南亞、土耳其等幾個區域市場的整體用戶滲透率較高,在多數海外市場的用戶滲透率還有巨大成長空間。如何推進阿里海外電商業務的擴張受到阿里巴巴管理層的關注。

(阿里海外電商布局 圖源:36氪)

今年7月,淘寶推出了“大服飾全球包郵計劃”,通過淘寶海外業務,把國內服飾賣到海外。9月,該計劃升級為“淘寶天貓出海增長計劃”,由僅向服飾商家開放擴大至面向全行業商家。在今年雙11期間,該計劃讓跨境包郵的商品品類進一步豐富。

淘寶海外托管采用半托管模式,商家有產品所有權和自主定價權,需要在收到訂單后將貨物發至國內的集運倉,剩下的流量獲取、跨境物流、清關、售后等環節由淘寶負責。

根據阿里公布的數據,淘寶在雙11期間的境外包郵區擴至10個國家和地區,淘寶海外的新增用戶較去年同期翻番,淘寶香港的包郵商品銷量增長600%。

此外,阿里還在日本上線了一個TAO。這是一個日版的淘寶,從界面設計到使用習慣再到語言,完全日本化。這是淘寶在海外的第一個本土化電商APP,也是阿里2022年在西班牙推出后,又一新的本土化平臺。

自上線以來,未能在市場中掀起太大的波瀾。那么與中國更近的日本是否能成為突破點呢?

從當前節點來看,日本的電商市場還大有可為。因日本目前仍以線下現金交易為主要的模式,電商存在感并不強。只是日本的勞動力成本較高,當地經銷體系較為復雜,外來電商平臺想要“本土化”,存在較多難點。

不過,阿里一貫的行事風格是重金投入,意圖在多個領域“開花結果”。以往的物流、生鮮電商皆是如此。如今在跨境電商中,無論是降低招商門檻,減少大促內卷,還是拓展像日本這樣的新場域,阿里系跨境平臺都在積極嘗試多種可能。這背后,不僅有國內電商業務增長見頂的壓力,也有對手們一直加速狂飆的現實。

Temu、SHEIN低價再難“狂飆”

在即將過去的2024,Temu、SHEIN、 shop等都在出海。

其中,Temu和SHEIN的勢頭之強,更是有目共睹的。

據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總部位于中國廣州的SHEIN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從約18%上漲至50%,幾乎占據半壁江山。而SHEIN之所以能成為美國消費者購買服飾的核心電商渠道,在于其有更低的價格、更快的上新速度。

經營模式上,2023年5月之前,SHEIN為自營模式,之后轉為自營+平臺,開放第三方全品類商家招商。2024年5月,SHEIN上線了半托管模式,吸引在海外有貨盤和自主發貨能力的賣家。

一系列變動是因為跨境電商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并且2024年上半年SHEIN營收增速與利潤率等數據下滑。SHEIN 2024年上半年銷售訂單量同比增速較去年降低半數。營收同比增速從去年的40%降低至23%,利潤率從8%降至2%,逼近盈虧平衡點。

而Temu則自2022年正式上線以來,憑借其低價優勢,迅速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8月的全球用戶數量已達到亞馬遜的91%,擴張十分迅速。

在眾多商家眼中,Temu是個雷厲風行的平臺,今年,其積極招募英國本土賣家,擴大在英國供應商的規模,還計劃設立倫敦辦事處,進一步鞏固其在歐洲市場的地位。

經營模式上,Temu在美國站點試點半托管模式,簡化入駐流程,擴大在美國的市場版圖。

該模式主要面向的商家具有以下特點:在跨境電商領域相對更成熟;有自己合作的倉庫物流解決方案;希望延續自己的方案、擁有更多靈活性的跨境。

此前的全流程托管業務,讓拼多多Temu大獲成功。如今Temu半托管業務的聲量,弱了許多。

從收入來看,拼多多發布的第三季報表露出Temu的瓶頸。數據顯示,拼多多在第三季度實現營收993.5億,同比增長44%,但這卻是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并且其調整后凈利潤還出現了22%的環比下滑。

從商家反饋來看,寵物行業的全托管商家張明(化名)向鯨商表示,“今年三月,招商人員跟我說了很多次半托管模式店鋪的好處,我就開了一家,但是賣不動。半托管需要我們自己打包,發海運,價格太高還不行。現在已經不關注半托管了。后來發現一些半托管業務的招商人員、買手,已經轉回全托管業務了。”

筆者認為,半托管需要擁有海外倉儲資源和管理能力的大商家。但Temu 的優勢在于強大的營銷、低價出售商品的能力,這個優勢又限制一些適合該模式的公司加入Temu進行半托管合作。

另外,作為電商領域的新晉者,其已在泰國、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6國,以及美國這兩個具有龐大市場潛力的地區進行了重點布局,潛力同樣不容小覷。

尤其在美國。自去年9月在美國推出以來, Shop也影響了美國人民的購物習慣。

根據《金融時報》消息,2023年美國收入達到了160億美元,占到字節跳動全球營收(1200億美元)的13.3%。彭博社報道, Shop美國2023年GMV為17.5億美元左右,2024年的目標則為175億美元,呈10倍增長。

但此前和美國法案之間的博弈,還未停止。在今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項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的法案,要求母公司字節跳動在270天內將出售給非中國企業,否則這款應用程序將在美國被禁用。

后來字節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今年12月,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回上訴法院駁回了的上訴。可以看出,的出海之路也很艱難。

總而言之,目前的出海四小龍并非一片坦途,都是充滿了內憂外患。激烈的競爭與各地區頻繁變動的規則,都讓出海四小龍時刻準備著背水一戰。

出海“四小龍”遇阻,亞馬遜低價接招

無論是阿里系跨境平臺、Temu、SHEIN還是,在海外做生意,就會不可避免地面臨各種挑戰。

今年10月,Temu應用在印尼也遭限制。緊接著,在越南經歷了兩個月悄然上線、瘋狂營銷和輿論風波后,Temu 在越南也被按下暫停鍵。一起在越南遇阻的,還有 Shein。

并且,隨著一些國家已經或計劃調整跨境小包裹免稅政策,跨境電商平臺和商家將面臨一定運營壓力。平臺和商家們需要積極應對,比如通過本地化策略吸引更多本地企業,以及積極建立海外供應鏈,到越南、泰國建廠等。

所以,面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差異,國內跨境平臺需要時刻關注合規性,同時還需要應對其他國家的本土保護主義政策。在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實現合規經營,是中國電商出海時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除了合規問題,跨境電商們還需應對市場競爭加劇、監管合規收緊以及商品質量等實際挑戰。

比如Temu中有大量產品被消費者吐槽質量差、品控弱。雖然Temu以低價商品為主打,但在全球競爭中,保持穩定的產品品質也極為重要。

與此同時,為了應對來自Temu、SHEIN等平臺的競爭,亞馬遜已在美國、歐洲、日本和加拿大等地下調了低價服裝商品的銷售傭金,并推出了名為 Haul的低價商店。

該商店銷售的商品主要為低價時尚、家具和生活用品等,與Temu、SHEIN、 Shop等平臺熱銷的品類相似。

在經營模式上, Haul也采取了與Temu類似的全托管模式,為商家提供便利。此外, Haul還賦予了賣家定價自主權,以吸引更多商家入駐。

現在,2024年即將落幕。2025年,各大跨境電商領域會迎來更激烈的競爭。各大平臺誰能在全球市場中找到新增長,采取更精細化的策略爭搶市場份額,就能在一眾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